See Think Wonder! 透過藝術,讓語文表達更深入且有感

高三下學期當然就是一個把握機會瘋狂玩耍的時光!


當然老師我還是有我的目標的啦!而本學期有個很重要的目標,就是要帶著學生做更多的討論,而且還要習慣更有架構,系統性的做討論!

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,當然和AI有關!在這個AI當道的年代,學習者如果不培養思考的方法,學習的品味,身為在第一線帶領學生學習的我,總覺得很可惜啊!

所以前兩週先丟給學生一些小prompts,像是故事的開頭,或是一些小小的人生思考,讓她們習慣和同學討論,慢慢的學著更自在的發表自己的看法。

當然那只是前菜!一天到晚想東想西,鬼頭鬼腦的老師我一定還有招數的啦!接著就要進入主菜囉!

此時剛好和學科中心的伙伴重溫了他們的教案,其中看到Julia Wu老師從藝術欣賞出發的教案,提醒了我藝術是個很好的切入點,而之前才去鐵道部園區看了陳澄波先生的畫展,又給了我想要融入這位台灣重要前輩畫家的作品在教學裡的想法。

於是我就又把Thinking Routines搬出來用啦!這真的是非常棒的一套帶討論的工具喔!而相信很多伙伴對於其中一些routines應該也不陌生,像是"Think-Pair-Share",或是"See-Think-Wonder",應該大家都耳熟能詳的。而我之前在課堂上,也時常把這個routines混合著使用,簡單好入手,課堂效果也很好!

而現在有AI小幫手可以協作,我還可以提供學生更好的幫助,像是最基本的Sentence starters,我就是請Claude 3.7提供的,十分到位呢!

於是我就在Google Arts & Culture上找到陳澄波先生的專題頁面,再附上編製好的Google文件,讓學生兩人一組討論。

過程中很重要的是要提醒學生要在See那個部分多多發揮,深入詳細觀察是重點!有了客觀得到的事實,才能再進行下兩步啊!而且因為孩子們常常還沒有表達就縮回去,所以也要鼓勵他們勇敢的把自己看到的東西表達出來。

整個過程裡,學生都還蠻投入在討論,成果也很不錯,所以我還加碼要求她們要用文件的註解給對方的想法回饋,回饋可以使用A(gree), B(uild on), 或是C(hallenge),孩子們也都做得挺好的!



真的要感謝這一陣子的諸多經驗給了我靈感,繼續帶著孩子們做討論,從討論中交流共學,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事!
在這裡也附上See-Think-Wonder的學習單:連結在此
當然還有陳澄波先生在Google藝術與文化的專頁:連結在此

Comments